技术前沿
环保双碳
人工智能
隐私计算
数据安全
区块链

区块链与碳排放权交易数据管控

振兴行业 推动发展

区块链与碳排放权交易数据管控

总书记曾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如何推进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是未来世界经济最大潜力。

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和经济模式,目前,碳排放权市场发展迅猛,规模已经达到了每年约1000亿美元,但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些交易主要来自于欧洲和美国的政府以及大公司的场外交易或中心化的地域交易所。

中国碳交易市场摸索阶段已经成熟,根据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全国碳交易市场已于今年7月16日正式启动。运行一月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收盘价为54元/吨,最高涨至61.07元/吨。相对于上线时48元/吨的开盘价涨幅为12.5%。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651.88万吨,累计成交额3.29亿元。

那么,区块链技术是否真的能推动绿色低碳的发展,是否真的能和低碳经济融合?答案是肯定的。

低碳未来就是旨在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减排量化机制和生态系统。目标是通过调动个人的低碳消费意识,反向刺激生产企业的碳减排。

从目前来看,在减排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调动所有人的减排积极性,需要达成一个共同减排的共识,而这个共识的前提是全球必须要有一个公开透明的减排量化机制,这个机制掌握在政府或者机构手里,但是,因为不同的国家、企业、个人肯定不会之间的信任问题,从而对于降低碳排是有抵触行为的,形成减排无法推动的最大痛点。

而区块链技术则是解决这一痛点最好的方案,其去中心化特性使得减排量量化机制一旦上线就谁也无法改变,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也使得每个人的减排量都能得到全球的认同,可以说是区块链技术的最佳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做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在绿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

就碳排交易市场来讲,交易数据的真实性、透明度、来源的可溯等方面,是形成有效碳交易的重要依据。

早在2018国际区块链数学科学会议上,北京邮电大学区块链及安全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马兆丰表示:传统的中心化处理的不足之处在于业务处理过于集中、信任中心不总可靠以及增加了交易成本代价。他同时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自组织的可信计算技术,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高度透明、集体维护、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特性将成为构建未来社会治理的信任基石。在碳交易市场也不例外。

2021年6月15日,由北京邮电大学区块链及安全技术联合实验室与北京中阳三才数字科技研究院双方发起,成立“可信碳排放权交易数据管控区块链研究中心”,开展“可信区块链数字化碳排放管控及交易支撑平台”项目合作,北京邮电大学基于自身技术和产品提供可信区块链BaaS平台及碳排放技术服务,并支持开展数字化碳排放及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可信交易联合平台建设,目前该项技术也形成产品,可用于碳数据的搜集、整理、登记、溯源和存证等与碳排相关的多极应用。

可信区块链碳排放权管控及交易支撑平台(客户端)提供区块链业务支撑及数据上链服务,比如实现用户的注册、数据录入、数据加/解密、业务数据浏览、区块数据查询等功能。其次,区块链核心技术支撑平台,也实现节点管理、合约管理、共识管理、通道管理、数据上链、区块及交易查询、区块数据管理、区块链账本管理、节点状态监控等功能。最为关键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准确,实现区块链在碳排放的具体使用。

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和透明安全的数据交互构建碳权市场互信增强的交易环境,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建立起碳生态系统的协同和信任机制,实现碳交易的可追溯、可共享,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可在更高起点上聚焦确保碳排放权交易各类数据的准确性,建造公平、有效、安全运行的碳市场,加速国内低碳经济的有序发展和数字化建设,打造自主核心技术平台,亦是当前国际能源发展的新趋势,促进绿色能源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而在该应用领域,北京邮电大学的“可信区块链碳排放权管控及交易支撑平台”,在国内尚属首例,走到了同行业的前头。